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二章
banner"
>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
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
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这一章,老子阐述了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。
老子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待而存在的,是相互依存的。
有与无相互依存,没有“有”
,也就没有“无”
;反之,亦如此。
困难是相对于容易而言的,高是相对于低而言,前是相对于后而言的。
没有容易,何来困难?没有低,何来高?没有后,哪有前?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评价更是相对的。
美是相对于丑而存在的,善是相对于恶而存在的。
当人们知道什么是美与善的时候,同时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与恶。
一切相对待、相依存的事物现象又都处于转化之中。
有可以转化为无,无可以转化为有。
在社会中这种昨天富有今天一无所有,或昨天一无所有而今天已家财万贯的现象比比皆是。
困难的事情,经过恰当运作,可以变得容易;看似容易的事,如违规行事,则会变得很难很难。
美丑善恶之间的转化,更是如此。
这不仅是指美好的东西历经日月会自然变成丑的,更是指人们判断标准的僵化或主观做作,会使美的很快成了丑的,善的很快成了恶的。
例如,某种服装以其自然的、鲜明的个性色彩,成为美的;但如果人们群起仿效,万人一式,那就丑得令人作呕了。
助人是善举,如果机械模仿,也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。
事物的对待存在是自然的本来面貌。
只有因顺自然,遵道行事,一切对待才是和谐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