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夜上受降城闻笛①
banner"
>
李益
回乐峰②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
不知何处吹芦管③,一夜征人④尽望乡。
①受降城: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,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。
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。
②回乐峰:唐代有回乐县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。
回乐峰即当地山峰。
③芦管:笛子。
④征人:戍边的将士。
【导读】
诗人以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,多角度蕴藉含蓄地写出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哀愁。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凉州),后迁河南郑州。
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
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
以边塞诗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
边塞的夜晚,是一片寂寥的海。
远处的回乐峰,像一个称职的将军,被月光剪出冷硬的轮廓。
在它脚下,无垠的沙漠轻柔地起伏,月辉泼洒而下,为它盖上了一层银白的月光雪。
受降城外,冷月如霜。
烽火台上的狼烟还未散尽,偶尔一阵风过,摇动枯萎的胡杨,在荒漠的原野投下凌乱的影子。
不知从哪个营帐里,忽然传来一声悠长的芦笛,在夜风中忽远忽近地呜咽。
仿佛家乡的田埂上,坐在牛背上的牧童,横吹一管柳笛,慢悠悠地走向炊烟缭绕的村庄。
夜晚微明的烛火下,白发的母亲,正低头为戍边的游子缝补冬衣。
笛音凄恻,在黑暗中静静流淌。
所有的征人啊,都在这一夜,流尽了思乡的泪水。
而千万条归家的小径,淹没在清冷的月光里,迷失了方向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