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五十年代的香港,作为连接东西方的独特窗口,在朝鲜战争和冷战格局的背景下,经济开始起飞,充满了机遇与活力。
李氏企业(此时已正式更名,整合了所有海外资产)在李承昀和张云深的共同执掌下,不仅稳固了根基,更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无线电产业是绝对的核心。
香港分厂生产的民用收音机,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相对亲民的价格,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市场。
同时,张云深高瞻远瞩,并未满足于此。
他敏锐地察觉到半导体技术的巨大潜力,开始投入重金建立研发实验室,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工程师,着手研究晶体管技术,试图在下一代电子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。
“电子管迟早会被更小巧、更省电的器件取代,”
张云深在董事会上,面对一些元老对高昂研发费用的质疑,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,“我们现在投入,是为了未来十年、二十年不被淘汰。
技术,永远是李氏立身的根本。”
李承昀毫无保留地支持着他的判断。
他顶住压力,持续为研发部门注入资金,并利用自己的商业手腕,为实验室采购最先进的仪器设备,打通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渠道。
他深知,张云深在技术上的远见,是李氏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的关键。
远洋贸易方面,他们调整了策略,更多地参与到香港本地的港口建设、航运代理和转口贸易中,业务更加多元化。
同时,他们也开始了初步的多元化尝试,涉足了一些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,如塑胶制品、玩具等,分散风险。
他们的别墅,成了香港顶级的社交场所之一。
但与其他富豪热衷于举办奢华派对不同,李承昀和张云深更倾向于小范围的、有深度的聚会。
受邀的往往是重要的商业伙伴、顶尖的技术专家、有见地的文化学者。
在这里,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静而富有内涵的力量,是两位主人之间那种无需言说、却无处不在的默契与相互成就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