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詩卷第一
banner"
>
國風一
愚按:《集傳》於《國風》之下係以一者,以《國風》居四詩之首也。
下文「《周南》一之一」者,《周南》又居《國風》中十五國之首也,後倣此。
國者,諸侯所封之域;而風者,民俗歌謡之詩也。
謂之風者,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,而其言又足以感人,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,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。
是以諸侯采之以貢於天子,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,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,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。
男女相與詠歌,以言其情,行人振木鐸,徇路采之。
何休云:「男年六十,女年五十,無子者,官衣食之,使求詩。
邑移于國,國以聞於天子。
」《通典》注曰:「采詩者,采取百姓謳謡,以知政教得失也。
」舊説二《南》為正風,所以用之閨門、鄉黨、邦國而化天下也。
程子曰:「二《南》之詩,為教於祍席之上,閨門之内。
上下貴賤之所同也,故用之鄉人、邦國,而謂之正風。
」十三國為變風,則亦領在樂官,以時存肄,備觀省而垂監戒耳。
變風多是**亂之詩,故班固言「男女相與歌詠,以言其傷」者,聖人存此,亦以見上失其教,則民欲動情勝,其弊至此,故曰:「詩可以觀也」。
愚按:男女亂倫,而邶、鄘、衛、鄭之風變;君臣失道,而王、豳之風變;畋遊荒**,而齊國之風變;儉嗇褊急,而魏國之風變。
以至唐風變而憂傷,秦風變而武勇,陳風變而**遊歌舞,檜、曹之風變而亂極思治。
此十三《國風》之大概也。
然變詩雖不可以風化天下,而亦各有音節,如季札所觀是已。
故樂官兼掌其詩,使夫學者時習之以自省,而知所戒,蓋亦莫非所以為教也。
合之凡十五國云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